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
“您还记得来水那一天的具体日期吗?”
“5月11日!”
8月8日,“治水兴水看新疆”主题采访团走进伽师县居仁镇开旦木加依村。面对记者提问,60岁的艾尼玩尔·热依木刚要开口,身后的村委会副主任木拉迪力江·麦合木提已抢着回答。这位30多岁的汉子眼里闪着光,声音激动难抑:“那天打开水龙头,我捧着水喝了一大口,甜的!”
2020年5月11日,这个日子深深刻在46万伽师人心里——慕士塔格峰的冰川雪水沿着112公里输水管线,第一次流进千家万户。苦咸水的记忆有多深,甘甜水涌出的那一刻就有多欢腾。人们围着水龙头欢呼雀跃,喜极而泣。这流淌的甜水,是苦涩岁月的终点,更是幸福生活的起点。
8月8日,伽师县江巴孜乡开旦木加依村村民在一起喝茶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摄
舌尖上的苦涩烙印
“现在的娃娃们哪见过涝坝水哟。”在居仁镇的老村址旁,艾尼玩尔指着眼前平整的土地——那里曾是村里的涝坝。他蹲下身,用手掌比划着:“夏天积雨水,冬天结薄冰,漂着草叶、泥沙。赶上枯水期,连牛羊粪便都混在里面。挑回来的水得筛三遍,沉淀大半天,上面那点水才勉强能喝。”
20世纪90年代前,伽师县缺乏可靠的水井和自来水系统,星罗棋布的露天涝坝是各族群众赖以生存的水源。这些散布在村外低洼处的“泥水缸”,蓄积着雨水、河渠水和冰雪融水,维系着生计。
木拉迪力江回忆:“有一年冬天,妈妈病倒,打水的担子落在我肩上。”他顿了顿接着说,就靠两只手提桶,他深一脚浅一脚来回打水两个多小时,胳膊疼了一星期。更心酸的是,千辛万苦打回的水浑浊不堪,无法立刻解渴,只能等待沉淀烧开。
艾尼玩尔记得,那时村里姑娘嫁人,头一句就问“你们那儿水好不好”。
伽师县饮水思源展示馆里面展示着伽师县村民曾经用来取水的工具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摄
实盘配资平台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